昔日小鸟,嗷嗷待哺; 今日小鸟,展翅蓝天; 飞越东方,情谊中华; 时光展转,处变迎新; 人生启蒙,惺惺相惜! 符策勤 Neil Foo 亚洲人造板,2006年怎么样打造? - 中国大而不强,东南亚强而又缺 时隔一年,没有写关于人造板的动态,只因为被中国人造板的不按理出牌的企业行为给愣住了。 中国人造板在这两年搞的很红火,沸沸扬扬的上了不少的新设备,而且还是最新的技术,技压传统东南亚的设备,一般产能都大上2—3倍,一条生产线年产能可大至20—30万立方米。 中国企业的心态除了追求利益与打造财富,也在场上竞技,展示我家的设备是世上最先进的,最大规模的等等比富行为。因此,有了投资,有了规模,有了大量的产品不停的挤出,营销部也得承担此排山倒海的“产压”。 因此很多中密度板厂商一路以来都与强化地板挂上钩,近来强化地板把高密度板(中密度的产品延伸)的需求推上极点,使人造板的企业人士不立刻追加设备或新工厂来满足供需之差,大伙儿也上线了,营销部也得上到前线。 体验强化地板的经历,人们上了宝贵的一课,也就是中国内需市场再大再好,最终的结局是大家杀的遍地鳞伤,失去了应有的产品与企业价值,为了削价把产品素质拉下马,企业利润剥了一层一层的皮,都只为了拉长在市场上的生命力。 有了前车之鉴,新的中密度企业在还没有全面达到设计产能之前已迫不及待的往外销搞动作,在还没有认识到外销市场的运作,销售部已向越南、中东市场伸出触角,北越河内市场与中东迪拜以USD170—190到岸价交货(当时市场价是越南USD195与中东USD240为市价)此举是为了避开中国将来在内需市场上的残酷的竞争(吸取强化地板经验),但此翻有种不按理出牌的企业行为干扰了外销市场定律,一般在生产还没达饱和之前,照理应把生产率、品质、质量营销人员的素质产品提升到国际水平,才向外进军。难怪这些年来国际间对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让人有种误解,小工厂、小企业的文化素质难免参差不齐,但人造板都是大企业在运作,为何不站好脚步,再向世人展现呢?更何况,大型产能设备不见得一定能达到生产饱和,因为林产业大量缺乏材料资源,这都是行业的最大问题与长期发展的绊脚石。虽然人造林成为人们的策略性谈话,但实际操作并不能应付近两年的庞大设备的投入。 另一个事实,在全中国450条大小生产线中,有大部分的工厂是利用各种木工业原料、混合树种,连皮带土渗入制造人造板,在这种情况下,哪有MADE BY PREMIUM ,CHINA中国优质制造可言呢?其实中国内需也得以吸收现实的产量而不是以产能做根基,虽然有一千万立方米的产能设计,但真正的产量不是人们所预期的,何必操之过急? 世界人造板的共同隐忧是缺少资源。传统的东南亚供应商在这十年的扩展下,也面对一样的困境。因此区域利用橡胶木为主要材料,但世界的橡胶价格继续看涨与拥有稳定的趋势,很多的橡胶林林主不愿意把生金蛋的橡胶树砍伐转卖成经济效益较低而且一次性的材料方式出售于人造板行业。 而且,很多东南亚的橡胶林在近三十年已砍伐翻种棕榈树,究其因棕榈油的市价与供需求非常稳定,加上管理比橡胶林来的简化与制度化,林主有十之八九都转向棕榈树大量翻种,合乎逻辑,哪来持续性的橡胶木供应呢? 上游材料出现紧缩供应,工厂尽可能加强管理,提高附加价值,不是为产能设计而奔波或比富。那边厢片面的市场学说是人造板将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是在真正分析上游的实际情况,用户在其长期的策略应投多点心思来分析品质、实际产量、持续性质在买家行为等等的选择,而不是光看产能。投资的力度,实际了解上游资源是最站脚的了。 更何况,东南亚人造板企业已投入了刨花板新生产线,在2005年将是大洗牌的一年。在综观中密度经历过的90年代的三起三落,21世纪初是中国中密度板投入竞技的重要时刻。刨花板在90年代的舒适状态,在2005年以后,将是抢资源的年份——材料、产能、市场、附加价值等等。对高竞技的亚洲市场总的来说,用户在中密度板要分类、刨花板有多选择的策略下多加工夫! |
Thursday, July 31, 2008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