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策勤:人才真的外流嗎?
左眼右眼10/11/2011 15:10
80年代,大馬經濟蕭條,失業率10%,國內一職難覓,不少學生留在國外的唐人街餐館洗大餅、當超市收銀員、洗衣店助手。當時沒有顯著的環球化、世界觀,及太多的亞洲工業發展,青年才俊無法到周邊國家解工愁。
90年代,大馬工業化,好幾年經濟成長率8%,享譽國際,國民意識提高,連向來不敢以大馬人自居的華人也興起說“我是大馬人”(不是自貶,留澳時身邊華人都不敢以大馬人自居,大家認為大馬不過是個無能、無名,還被誤為非洲的“馬拉維”,澳洲作者釋為人居住在樹上的一個小國)。
在大學裡打籃球也遭白眼,白人向我拋了一粒橄攬球,嘶喊道“有本事,你來跟我們拼橄欖球!”
重回澳洲出席畢業典禮,走在悉尼唐人街及喬治路的路口時,我們一家人被一群在車裡的白人大聲辱罵“X U Asian, Go Back To Your Country!”還往車外吐口水呢。
“人才必外流”是虛位化想法,一畢業,我就回國在日本株事會社上班,從事國際經貿事務。
一般人選擇出走國外的理由,不外為大馬不公、貪污、文憑不受承認、華文教育被打壓等理由。
千禧年后全球化
華文教育如此不快樂,好,讓我們移民到另一個能夠提供全方位且公平的華文教育系統(大、中、小學及幼兒園)國度去,懇請建議!
還有很多人為了西方“免費教育”的簡單理由出走,不願在大馬當第二等,寧當個無投票權,不時被白人辱罵的第三等公民,回國騙大家在西方社會有多好。
西方社會久存嚴重的種族歧視,大家自欺欺人,拒絕談論,不出門的秀才及政客勿利用民主人權抬舉白人了。
千禧年后全球化,亞洲工業化,失業率偏低,世人多了選項,到處有工作,人類為更好的收入出走他國。
中國的爆發戶移民西方國家,窮人到非洲掘油挖礦;日本及韓國人到世界鋪點;加拿大香港籍回流上海搞地產;台灣人攻陷東莞工業區;新加坡人移民澳洲柏斯,再出走至蘇州工業園;印尼華人到新加坡學初級華文;越南人把孩子放逐紐澳求學;西亞人以大馬為第二家園;印度人到美國哇谷軟著陸;美國人以熱錢在迪拜夢幻建島居住;歐洲人怕冷住泰國;非洲人來馬騙急婚熟女!
忘了提起大馬人出走到哪裡了?
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全球化讓人類川流疆界,不是政客斬釘截鐵的怪罪政府失策的唯一馬虎理由,埋下政治動機的思想伏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